花开彼岸天

鱼跃此时海

无处安放的中年

这上半年,情绪崩了好几次;回了一趟国;见了老俞;论文还是没写;eMDT控制器也还没搞定。

反思自己的性格弱点,大概有三条:

  1. 想得太多,做得太少。脑子里点子一大堆,行动却总是跟不上。
  2. 拖延症严重,缺乏时间规划。做事优柔寡断,总是拖到最后一刻。
  3. 有点自以为是。毕竟,我总觉得自己是最牛的那个……

翻看了两年前的博客,发现当年的烦恼依然如影随形,像是青春期的孩子,丝毫没有长大。
想说的话很多,却不知道从何说起。情绪崩盘的事儿就不细说了,先聊聊回国吧。

这次回国从德国Interzum展会绕了一圈,算上回加拿大,相当于环球一圈,期间还在泰国停留了两次。回国后去看了新(二手)工厂,变化挺大。老哥和嫂子明显成熟了不少,公司里大部分面孔都是新的。新设备多了,新人多了,规章制度也完善了很多。总的来说,一切都在正轨上。我在宜家那边露了个脸,感觉还不错。只是老爸明显老了,感触颇深。

泰国公司那边也要启动了,暂时选定了一块57莱的农用地,可以用于工业,价格一千多万人民币。这块地是一个青岛老板的员工介绍的,那位老板做橱柜生意,挺厉害的。总体来看,公司发展势头很好,只是泰国项目一旦开工,人手肯定不够,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。

老俞还是老样子,笑眯眯的,没啥变化。

论文这边,还是老问题——没动手。或者说,research现在完全没灵感。总安慰自己有“更重要”的事要忙,结果正事一件没干。李笑来曾经说过一段话,特别戳心:

“从一开始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做出完整的作品来,哪怕最初的作品很差一但必须完整。”

他还说过:

“在我对职业生涯的观察,普遍存在一个两年定律。如果一个人不能在他的职业生涯早期,两年内,在整个行业完成几个完整的作品。那么,他几乎就废了。”

按这个理论,我已经落后了。不过,迟到总比不到好,我还有机会慢慢补上那些早就该完成的事。
只是,时间不等人。照现在这进度,明年毕业感觉悬了。如果每天工作12小时,一年下来大概有4000小时。如果3/4的时间用来搞科研,那就是3000小时朝着毕业目标努力。我能做到吗?得加把劲了。

科研其实有它的门道和规则,得学会利用:

“科研这个行业有个很特别的规则:你发一篇paper,最重要的不是这个方法有多实用,而是它有没有novelty。你是不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人?你的思路有没有和前人不同?你解决的问题有没有换一种方式提出?这些才是重中之重。”

至于eMDT,赶紧弄好,然后就放一边。

最后,总结一下最近的待办事项,不能再拖了:

⬅️ Go back